5月13日(周一)
可见光不对称氢键催化
时间:9:30
地点:7-301
主讲人:江智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1996年在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在浙江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5年及2005年至2009年分别在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回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主要从事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理论研究,设计了双/多官能团化手性催化剂及有机可见光催化剂DPZ并已商品化,建立了不对称有机催化平台,发展了系列新颖离子型及自由基型不对称反应,实现了部分手性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的首次合成,发现了一类抗氧化应激药物的先导化合物。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兼任《有机化学》等SCI期刊编委,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化学与光生物专委会委员。
Pd(0)催化:基元反应视角的思考和探索
时间:10:30
地点:7-301
主讲人:童晓峰,教育背景:北京师范大学,本科(1995.9‒1999.7);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博士(1999.9‒2005.7)。工作经历:德国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博士后(2006.5‒2007.7);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7.8‒2015.12);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2016.01‒2021.1);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2022.01‒至今)。
Biosensors based on aptamer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时间:10:30
地点:16-921
主讲人:刘珏文,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化学系博士学位(导师Yi Lu教授),2005-2007年继续在Dr. Yi Lu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2007-200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和Sandia国家实验室进行基于介孔氧化硅的药物传递系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C. Jefferey Brinker教授,美国国家级顶级人才),2009年加入滑铁卢大学,任化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核酸对纳米材料的功能化修饰和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医疗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发表期刊研究论文400余篇,包括Acc. Chem. Res., Chem. Rev., PNA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引用数超过40000余次,h-index高达103,2022, 2023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高被引科学家”。因在生物分析化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曾获加拿大化学会Fred Beamish奖(2014)和McBryde Medal奖(2018)等多项奖励。现担任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杂志编委和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TrAC)特约编辑。
阴离子金属氢中间体的结构、性质与催化
时间:15:00
地点:7-301
主讲人:刘强,2007年和2012年在武汉大学分别获得本科和博士学位(导师:雷爱文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2012-2015年在德国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Matthias Beller教授);2015年起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与催化,活性反应中间体化学,生物质催化转化等方面的研究。
基于维生素B6的仿生不对称催化
时间:16:30
地点:7-301
主讲人:赵宝国,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1992-1996年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2006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11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加入上海师范大学。致力于仿生催化与合成的研究,发展辅酶维生素B6的仿生不对称催化化学,包括手性吡哆醛/吡哆胺仿生催化体系、转氨化和α-C-H不对称官能化等仿生反应以及羰基催化的仿生催化策略等,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 Catal.、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
当前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时间:18:00-21:00
地点:非洲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主讲人:季志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俄罗斯问题、大国关系等,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现代国际关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文章。
5月14日(星期二)
Catalytic Stereoselective Access to medium-Sized Heterocycles: Discovery &Development
时间:9:00
地点:7-301
主讲人:赵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2002 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8 年于波士顿学院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8-2011 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 年赢得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启动基金后选择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2017 年获得终身制的副教授职位。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与手性合成,化学合成自动化工艺,尤其是发展了基于借氢策略的绿色化学,可用于无废料经济高效合成药物/材料。近 5年内在化学领域顶尖杂志 Nat. Chem., Chem, JACS, Angew.Chem.Int.Ed.和 Nat. Commun.上发表 >40篇论文。近几年获得多项国际奖项,包括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 和六项 Asian Core Program Awards 以及 Tokyo Chemical Industry-SNIC Industry Award in Synthetic Chemistry。
卤代芳烃的连续三官能团化
时间:10:00
地点:7-301
主讲人:栾新军,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先后于西北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瑞士苏黎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开始在西北大学工作至今。目前担任陕西省化学会理事长,教育部天然与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催化与有机合成化学,至今在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Protoc.等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基于C-H自由基官能团化策略的不饱和烃转化化学
时间:11:00
地点:7-301
主讲人:李金恒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1994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200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职),2002年-2004年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在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湖南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合成化学、药物合成、高端精细化学品合成、绿色化工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20余项。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近400篇,授权专利30余项,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新工科人才
时间:15:00
地点:30幢一楼报告厅
主讲人:顾大强教授,浙江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副所长,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系副主任。兼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机器人技术、创新设计方法。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际和国内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6项。国家一流课程《机械设计》课程负责人,从事学生创新实践教学,担任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等多项国家级学科竞赛的评委。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浙江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
5月15日(星期三)
超快速(5秒)界面纳米粒子宏观单层自组装及其柔性生物传感应用
时间:8:00
地点:11-201
主讲人:黄又举,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师大材化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黄又举教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2014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2014-2019年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工作,期间2017-2018年在德国马普所高分子所做访问学者。黄又举教授长期从事纳米生物传感器探针材料基础及应用研究,提出了智能高分子调控“纳米晶核补丁”策略,量身定制出30多种高效可医用探针材料;发展了探针材料的智能多功能表面修饰策略,实现了不同维度(1D、2D和3D)的宏观可控自组装,揭示了探针材料与传感器性能内在关联性;研发了系列基于探针材料的高性能纳米生物检测技术,探索了在食品安全和医疗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CS Nano, Bio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和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项;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向环境与食品安全现场快检的分子识别与传感策略
时间:8:45
地点:11-201
主讲人:郭隆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级人才。2009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9.6-2011.8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9- 2019.11在福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其中2016年破格增列为博士生导师,201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9年底调入嘉兴大学工作。主要从事纳米光学传感及其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分析及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迄今为止,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Sci., Nano Today, Anal. Chem., Small, Mater. Chem. Front., ACS Sensors, Lab Chip, Chem. Commun., Biosens. Bioelectron.等本学科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39篇。相关论文已被SCI期刊引用9000余次,H-index 53;授权发明专利58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 此前在福州大学工作期间入选福建省省级人才;获福州青年科技奖、运盛青年科技奖和福建青年科技奖等奖励。目前担任嘉兴大学学科带头人、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负责人,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内分析测试领域英文期刊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IF 4.7)青年编委,Scientific Reports (IF 4.6)国际编委,Biosensors (IF 5.4)专辑(Current Advances in Plasmonic Nanosensors)客座主编等学术职务。在2023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郭隆华教授同时入选了“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22)两个榜单。在Research.com 2024年评选的“Best Chemistry Scientists in China”中位于第1597位,在世界化学工作者中排名第11456位。
知成一体——新结构经济学国际实践
时间:10:00-11:30
地点:非洲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主讲人:于佳 博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资深实务专家,法国国家科学院国际发展研究中心(CERDI-CNRS)发展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和经济学双学士。曾在埃森哲(Accenture)咨询公司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任职,直接负责海外投资、商务谈判、政府事务和公共关系。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证研究、工业园区诊断以及制造业、能源和矿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及全球影响等。主要负责新结构经济学在实践领域的落地和推广,负责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智库项目。目前担任亚洲开发银行(ADB)顾问,是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未来能源领袖中国代表,任首届全球董事会成员,发展委员会委员(2015-2017)。
儿童同伴文化:走进幼儿园田野中的儿童世界
时间:14:30 -16:00
地点:萧山校区 图书馆422室
主讲人:林兰,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儿童文化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基于民族志的儿童同伴文化生成研究》;《文化资本视角下浙东城市学前儿童与流动学前儿童童年生活的比较研究》。出版专著:《儿童同伴文化——走进幼儿园田野中的儿童世界》。在《教育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学前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儿童研究论文。
Programming dynamic crystalline materials?
时间:15:00
地点:16-921
主讲人:Luca Catalano received his Ph.D. in 2017 from th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ilan,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 Pierangelo Metrangolo. From 2017 to 2021, he worked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NYU Abu Dhabi with Prof. Panče Naumov and at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with Prof. Andy Cooper, before moving with a MSCA cofund Fellowship at the 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 hosted by Prof. Yves Geerts. In 2023, he then moved to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working as a senior scientist with Prof. Michael Ruggiero before joining the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of the University of Modena and Reggio Emilia as a 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emistr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focused on dynamic organic crystals and adaptive molecular functional materials.
有机超分子人工光合组装体及功能初探
时间:16:00
地点:16-921
主讲人:田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国家级青年人才。2016年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2021年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期间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计划。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超分子功能组装体的构筑及其在光能转化方面的应用。近年来,以超分子人工光合组装体为主题,构筑了首例仿光合紫菌球形色素体纳米结构,实现了水相可见光照射下的常温常压CO2至甲烷的选择性催化转化,揭示了组装限域效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开展天然光合作用系统的自组装模拟产氢及CO2催化转化至C1及多碳产物的相关研究。作为通讯/第一作者在Nat. Catal.、Nat. Mater.、Nat. Chem.、Nat. Commun.、J. Am. Chem. Soc.、Adv. Mater.、Chem. Soc. Rev.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现担任《Chin. Chem. Lett.》(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近两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1项(参与)等。
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理工类)—— 多自由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从同伦分析到能量俘获
时间:18:00-19:00
地点:图文中心3楼学习研讨区
主讲人:钱有华,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现为8181801威尼斯登录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维非线性系统同伦分析方法,非线性耦合系统快慢动力学。先后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在《Nonlinear Dynamic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Acta Mechanica》《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理工类)—— 大规模布尔网络的牵制控制:基于网络拓扑结构方法
时间:19:00-20:00
地点:图文中心3楼学习研讨区
主讲人:钟杰,现为8181801威尼斯登录副教授,博导,校聘教授。2018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8181801威尼斯登录博士后,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主持国自科面上1项,省自科面上1项,博士后面上和特助各1项,主持完成国自科青年项目1项,已发表SCI 60余篇,含一作Automatica短文1篇,IEEE TAC长文1篇、短文2篇。
5月16日(周四)
马克思主义·大家讲坛第72期 —— 美德伦理学的三重定义
时间:18:30
地点:16幢706会议室
主讲人:李义天,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导。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首席专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第一届贺麟青年哲学奖、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第二届中国伦理学会学术成果奖获得者。兼任北京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央编译出版社学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顾问、Routledge出版社审稿专家等。
5月17日(周五)
氮气的活化与转化: 直接从氮气合成含氮有机化合物
时间:10:00
地点:16幢1楼路演厅
主讲人:席振峰,国家级顶尖人才,1983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9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化学研究所(导师:金斗满研究员);1996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导师:高桥保教授)。1998年4月,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1999年7月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光化学、电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及催化;率先提出并系统开展了双金属有机合成试剂化学,特别是“双锂试剂”化学研究。目前致力于氮气的活化与转化研究,将实现温和条件下直接从氮气合成含氮有机化合物作为其科研生涯的最终目标。曾获首届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2004),中国礼来科技贡献奖(2005),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一等奖(2007),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2007),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2014)等奖励。曾任《化学通报》副主编,《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Wiley学术期刊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副主编,以及美国化学会学术期刊Organic Letters副主编(2013-2023)。现任国际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国家科学评论), Synlett/Synthesis, 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 Chem. Lett., Asian J. Org. Chem.,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及多个国内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咨委、主席或共同主席。“协同效应”是席振峰研究室科研、生活与文化的核心,“深•新•信”是席振峰研究室坚持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理念。
5月19日(周日)
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
时间:15:00
地点:16-921
主讲人:车仁超,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2020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子显微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晶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学会理事,中国超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显微学学会副理事长。连续27年从事微波吸收材料和电子显微学研究、在能源材料、光电半导体超晶格等体系做出一系列有特色的工作。主持装备重大、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仪器重大、基金委杰青、重点等多项课题,SCI通讯作者论文300多篇,含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Adv. Mater. 美国科学院院刊、PRL等,引用2万多次、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编辑:张文潇